武生院2018年“长河—阳春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省管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大武汉、融入大武汉、服务大武汉,紧密对接湖北省及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能创新、会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科技部“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及湖北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湖北食用菌特聘专家王贤江:让食用菌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从武汉走向世界
在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行农技专家公益服务团”特聘专家聘任会上,该校2012届校友王贤江激动地说:“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以及长期以来给予公司发展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感谢各级政府部门对公司发展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大力扶持,公司将一如既往,紧跟精准扶贫和‘一带一路’步伐,砥砺前行,将湖北食用菌技术及产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为中国点赞、为湖北点赞!”采访中王贤江回忆道,大学期间开始创业实践活动,到2013年创办武汉岁岁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得益于学校递进式的双创教育系统培养和训练,而且经常有“工匠教授”“产业教授”给我们上课,培育了我们的工匠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萌生了创业梦。公司创办后,一直入驻学校“晨光创业园”,并得到了学校免费提供的200余平方米的科研育种场地和创业导师的技术指导。
王贤江的公司2016年获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研发的“食用菌木签菌种”“平菇超高产栽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达到了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为食用菌育种和生产带来了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其研究成果吸引了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挪威、阿联酋、马来西亚、土耳其、柬埔寨、老挝、澳大利亚等近20个国家的专家和相关人员专程来汉考察、学习、培训或采购菌种菌包。今年,公司还在湖北阳新县、竹溪县开展精准扶贫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其创业事迹先后被《长江日报》等媒体报道,并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转载。
新“桃树大王”许泽坦:扎根田野 培育仙桃新品种
6月初,各地桃子大量上市,价格下跌;而“仙桃一号”第一批早熟品种桃子已卖完了。“15万多斤!不仅卖了好价钱,还是客商上门收购、预订。”该校园林园艺学院2011届校友许泽坦兴奋地说,“我们培育的仙桃新品种,品相好、个头大、味道鲜、硬度高,适合长途运输,强势占领了全国各地高品质桃果消费市场,所以才能赚到钱。”
许泽坦现任仙桃市桃树研究所副所长、仙桃团市委副书记(兼)。在校期间,他经历了学校创客种苗、青桐创客、常青藤创客“三级创客”培育,并通过“长河杯”双创大赛等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计划的锻炼,迅速成长起来。毕业后,他协助父亲“桃树大王”许先平进行桃树育种和种植推广,先后在武汉城市圈的天门市沉湖建设了1200亩“蟠桃园”,仙桃市剅河镇建设了2000亩“十里桃花长廊”和4000亩桃林观光长廊,以及桃博园、桃博馆和桃花广场,并助力仙桃市打造“中国桃花之乡”,被社会誉为新“桃树大王”。
DNA靶向基因检测解密者马兆奎、国内RNA研究拓荒者张茂雷:生命科学研究及应用成果转化细分领域的领跑者
福建朗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届校友马兆奎饶有兴致地介绍:“哪几种疾病是你的潜在高发病?该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孩子需要补充哪几种微量元素?通过DNA靶向基因检测技术,只需提取1毫升人体唾液就可以检测出120项疾病风险、80项药物反应、60项营养需求、300项遗传病、20项运动健身适合项目、120项身体特征。”马兆奎说,“基因检测技术是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DNA分子的基因信息进行解读,分析各种疾病、体质特征的基因情况。”
马兆奎的师兄张茂雷,与他毕业于同一个学院,目前已是广州永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服首席工程师、广州吉赛抗衰老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领域国家级课题组成员。去年,他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JNCI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打破了科学界将环状RNA看作“非编码RNA”的传统观点,拓宽了RNA研究领域,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近年来,张茂雷还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研究。
马兆奎和张茂雷都是从大二起就进入导师承担的国家或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组,担任研究助手。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他们都挤出时间,在学校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实验室潜心科研,为日后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上半年,马兆奎、张茂雷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友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之际,专程回到母校,拜访了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毅教授,在表达感谢之时提出了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心愿。他们表示,学校在生命科学领域主持了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位居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前茅,是一笔丰厚的宝贵资源。希望对接武汉市“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与母校共同开展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打造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湖北省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双创教育模式以及以“自强自立、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双创教育文化品牌,培育了以王贤江、许泽坦、马兆奎、张茂雷以及“百万大学生留汉——十大青年榜样”宋雄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能创新、会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助推区域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文:黄琪 宋娟 谭学锋
详细链接:http://cjrb.cjn.cn/html/2018-06/23/content_80657.htm